最近两天在和一个水利数字孪生的客户交流一个数字孪生大坝的项目需求,从整理出的需求中可以明显的发现其实客户有比较强的交互使用需求,这也就意味着要支持这部分需求就不能使用典型的大屏可视化模式来应对,起码需要对应一个后台管理端,“可视化大屏+管理后台”这种组合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模式:
“可视化大屏”给领导看,做的酷炫一点,服务于决策会商(或许有这个场景吧)或者对外的一些接待展示,比较有中国特色,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数字孪生经常会被用作一些“面子工程”上,平时不咋用,为了省电都是关掉的,领导来检查了才打开一下;
“后台管理端”给业务部门专业人员使用,主要体现专业性,底板效果糙一些没关系,但是功能设计上灵活性要高一些,业务流程支撑要完整,但是也有一类后台其实就是简单的数据接入管理端,主要就是服务于大屏展现数据的,也不是客户在用,主要都是供应商自己在服务支撑的时候用。
不过在做第一个水利项目的时候,由于我们对接的是水情预报部门,他们有比较明确的业务需求,所以在设计上,我们并没有采用“可视化大屏+后台管理端”这种典型的模式,单独设计一个不带交互功能的数据大屏,而是直接使用游戏引擎进行了一些业务功能的集成开发,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数字孪生水利系统中,有专门的一个功能模块支持总体的数据概览,同样也有专门的功能模块支持一些水文功能的管理和交互,所以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支持两种不同的应用场景,但是在这种模式下,业务部门也可以体验到更好效果的应用,数字孪生不应该只给领导用,同时数字孪生也应该是一个高度集中化的应用。
虽然当时的现实条件是因为客户要求上线的时间比较紧迫,我们尽量用这种模式来缩短开发周期,能够保证在约定的时间内上线,但是也给了我们一个应用开始数字孪生应用模式设计尝试的机会,在后来的项目汇报的时候客户并没有对这种模式提出疑义,而且还在现场支持了他们提出的历史水情的复演,并且可以不用切换应用,直接可以做到“立即执行,所见即所得”,这也给了我们比较大的信心。
当然在本次的大坝项目需求对接会上,我们同样给客户演示了这种应用模式,由于对方参与需求的人正好也是比较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也对这种应用模式同样比较认同,也约定要采用同样的模式进行后续应用的开发。
当然我们也不是第一个做类似设计的厂商,在前些日子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也不少同行也参与了一些工具型水利建模产品的开发,其实主要就是通过「三维+水文模型」这种组合模式从而得到一个体验更好的产品,渲染效果更好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产品力,当然这里的渲染效果更好也是因为有了更加真实感的新型测绘数据的基础支撑才得以实现。
虽然平时我们对于数字孪生会有非常多不同的理解、愿景,但是就着眼于当下真实发生的一些变革来看,最基础的变革是数据的变革,比如BIM+3D GIS+IoT这种新型数据产品的组合,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些数据,就必然涉及到需要新的能够与之匹配的存储、分析以及可视化的技术变革,而这些变革自然也就会导致过往应用开发模式的变革,但是是否会创造一个全新的应用出来?这个目前看是未必的,更多的是现有产品的数字孪生化提升,比如现在所有的应用都值得用数字孪生的技术组合重新做一遍。
比如我们现在提的比较多的CIM基础平台以及CIM+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全新产物,他们本质上是从地理空间框架以及时空大数据云平台持续发展过来的产品,他的建设模式还是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但是里面的一些特定的数据以及技术组合发生了变化,而CIM+的本质就是要将现在的应用使用CIM的技术组合重新做一遍。
回到现在的话题,同样对于客户来说,客户并不是需要一个什么数字孪生应用,客户需要的还是一个水情预报的系统、大坝安全系统以及工具型的水文建模系统,而你可以使用数字孪生化的数据以及技术组合进行产品的开发。
但是在大多数的项目中,我们为了更好的分工配合,有时候会刻意将业务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也就是上面提的“可视化大屏+后台管理端”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不同的团队大家各做各的,数字孪生可视化厂商只要负责把对方的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搞得漂漂亮亮的就行,而业务系统基本上还是按照原有的模式来做,而这样一来,形成的数字孪生化的提升其实是一种比较低水平的数字孪生化,数字孪生化并不是花了很多的成本只是为所有的应用做一套可视化的大屏,这种价值含量显然是很低的。
比如做智慧楼宇的项目的时候,这种模式经常会遇到一个非常尴尬的场景,做数字孪生楼宇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设备的配套软件的接口进行设备的对接,而且通常无法做到反向控制,这样一来数字孪生可视化系统相对来说就比较尴尬,所有的价值就是数据可视化了,如果后续一些楼控系统本身就可以原生支持这些应用,其实这样的项目机会就会越来越小,而且价值含量也会更小了。
再比如目前的一些水文建模的一些工具型的软件的一个趋势就是“水文+GIS”的组合,这种组合其实非常类似ArcGIS Desktop或者是SuperMap Desktop这类产品,这种组合利用GIS的空间化能力将水文建模的过程做到了可视化,但是这些建模工具大多还是基于二维的GIS或者是朴素的一些2.5D格网表达,在数据的使用上还是只是支持一些常规的2D GIS的数据,对于物联网的数据的消费还是采用离线集成的方式,所以在数字孪生化的趋势下,这类产品可以在数据源头上支持更加丰富的一些BIM+3D GIS+IoT的数据,并使用渲染效果更加优秀的三维引擎,通过这些数据的集成,同样也可以倒逼模型分析能力和算力直接适配到这些新型数据上,比如通过接入一些实时的IoT数据将模型预报从“交互式预报”延伸到“滚动预报”模式的支持上,我相信这样才会是一个比较好的体系化的能力的提升,当前的应用不是简单的换张皮,而是在技术能力上原生的支持和适应数字孪生的技术组合,这样可能才会是一个比较正向的发展过程。
今天还是结合着最近的一些实践,讲了一个关于数字孪生实践中的一个很小的点,就是数字孪生就只剩做大屏了,关于这个问题的疑惑其实也听到不少同行在抱怨过这个问题,其实抱怨也没啥用,还是要在一些合适的机会场景中,亲身的上手去实践,去探索,找到一个更好的模式,从我目前的经验来看:
1、数字孪生一定是下沉到行业具体问题中的数字孪生;
2、数字孪生目前并没有创造新物种,核心还是要针对现有产品进行数字孪生化的升级改造,夸张点说,现在所有的应用都值得用数字孪生的技术组合重新做一遍;
3、强业务属性部门对于大屏可视化不是很敏感,可做业务系统数字孪生化提升;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 GIS小丸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易知微以自主研发的EasyV数字孪生可视化搭建平台为核心,结合WebGL、3D游戏引擎、GIS、BIM、CIM等技术,协同各个行业的生态伙伴,围绕着数字孪生技术、数字驾驶舱和行业应用,共同建设数字增强世界,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管理,加速数字化转型。
易知微已经为3000+ 客户提供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和应用,覆盖智慧楼宇、智慧园区、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字乡村、智慧文旅、工业互联网等众多行业领域,包括国家电网、移动云、中交建、中铁建、融创、云上贵州、厦门象屿、天津火箭、上海电视台、金华防汛大脑、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李宁、浙江大学等典型案例!
文章
11.88W+人气
19粉丝
1关注
©Copyrights 2016-2022 杭州易知微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7017号-3 浙公网安备33011002011932号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 合字B2-2022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