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水利部提出数字孪生水利以来,水利的信息化进入炙热化;各种论坛挤破头,各个水利企业犹如雨后春笋。
当然,这有背后的总原因。
水利部统计口径:2007-2017年全国水利工程投资迎来高速增长期,水利建设投资由 995 亿元增至 7132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2.4%。
再看近两年情况:2022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达到10893亿元,比2021年增长44%,首次突破1万亿元关口。
2023年前5个月,中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32.1%。
可以轻松的看出,水利的投资强度年复合增长保持在20%以上,并且有复合增长保持30%的趋势,这是一个较强的预期信号。
当然,水利工程类投资偏多并且市场垄断性较强,但其中的信息化相对技术含量高、要求高,给民营企业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
按照2023年中国水利发展报告的分类统计:
(1)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占41%
(2)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占30%
(3)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建设,占21%
(4)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等,占8%
最基本的数学计算:一年度数字孪生水利市场份额=10893亿*0.08=870亿。
按理讲对于一个行业来讲一年900亿不到的信息化市场不可能带来如此大的市场热度,为什么呢?
其一:基于预期的过度热度驱使。一个股票的价格和企业的盈利有一定的关系,但持续的热度拉升上涨一定是市场基于某种故事预期导致的,最终预期落地股价一定会回落。水利信息化市场正好处在一个历史特殊时期,在各行各业经受三年新冠影响大步下滑的背景下,只有水利逆势大幅投资上涨,这一定会驱使很多人挤破头参与试试,这感觉和三调、不动产统一登记也很多类似。
其二:数字孪生带来的无限遐想。没有参与到水利信息化的人员可能对水利原有的信息化模式和业务需求并不了解,小胡子就说几个简单事实:以大家家乡县城为例,你们看看水利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哪个气派,哪个单位话语权重;如果告诉你县级水利局(GDP5000亿以下的市级)都没信息中心你相信吗?所以,数字孪生水利的建设是一种新思路,是水利信息化的革命转变之路,给了很多企业新的机会。
先对总账进行拆解。
2022年水利数字孪生市场870亿,小胡子没有细看到底是如何划分的,但如果说纯软件部分绝对没有,砍一半再砍一半再砍一半个人认为还差不多。因为整个市场的招投标摆在那里的,大家自己的成绩单摆在那里的。
大胆地对水利部计算的孪生870亿进行想象化拆解。
1、含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雨水情、测报、硬件基础等,并且水利在物联传感方面占比比较高,870*0.3=260亿。原有的水利信息化投资基本上都在这块。
2、含数据基础建设,孪生的核心就是孪生体、场景构建,这块占比在整个项目比重也不会低于3成,870*0.3=260亿。
3、含预报调度模型建设,孪生水利的另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专业模型,真的是很专业,高校、水利科研院基本垄断90%市场,这块费用伴随着孪生的兴起也是水涨船高,原30万的模型如今涨到300万也很常见,对于信息化企业来讲这块也属于“卡脖子”型业务,占比按2成,870*0.2=174亿。
剩下的都算真正信息化建设,整个市场是170亿,但这里面应该还有扣除项,2022年真正的水利信息软件市场80亿费劲。
几个验证说明:
1、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数字孪生行业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大家记住这100亿是所有的孪生行业市场,含工业孪生、智慧城市、水利等等。
2、泰伯智库-中国智慧水利市场研究报告(2022),“十四五”智慧水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45亿元。未来五年平均一年大约150亿。
3、以实际情况说明,各省陆续下发了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投资情况及十四五规划计划,其中大部分关于信息化投资都在1-1.5%的比重。也就是1万亿的水利投资其中信息化建设只有100-150亿的盘子,并且你要知道这里面含的模型、硬件、云服务、数据、软件开发。而且,一旦投资强度跟不上第一个毙掉的就是信息化建设。
这么分析下来好像数字孪生水利其实挺惨的,其实真正的惨还在后面。
说一下目前两年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市场特点。
1、第一波红利消化在体制内部。
水利主管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改制进程走在其他行业的前头,以小胡子熟悉的自然资源行业为例,我们常看到的类似规划院、测绘院、勘察院、设计院等等,在水利行业基本上都改制为国企,后面都有一个“有限公司”的名头,也就是说都全面市场化,全面参与到竞争中来。对于带有这种光环的企业,肯定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以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例:2023年上半年业绩在26亿,当然里面估计有大量的设计业务,但不要忘记了2022年度最大的数字孪生小浪底项目就是他中标的,当时投标报价为8320万元。
以典型的主要业务为信息化方向的北京金水( 水利部信息中心(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全资高新技术企业)为例,2023年上半年中标金额在1.8亿,但其中水利部信息中心项目比重比较明显。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纯软件的业绩相对有多难,数字孪生水利份额真不大。
2、科研机构、院校是另一大主力部队。
国内水利的科研机构比如中国水利水电院、南京水科院、七大流域委下属院、河海大学、华水等等,他们有的不仅仅是主管机构同时也是市场的参与者,占据了另外半壁江山,你会经常发现一起投标的有某某大学、某某研究院,这块在自然资源领域除科研项目外,市场项目很少见。
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为例:2023年上半年度中标金额为5.6亿,在开展纵向课题的基础上,横向发展市场项目这个成绩也是喜人。
3、国字头集成商也来了。
纯纯的数字孪生水利项目目前比较少,一般要不跟工程配套要不带有集成设施类施工等,所以,中移、联通、中电、中电科、中电子、中水电之类的都来了,并且由于当地集成商具有的巨大商务优势,拿下了不少的市场份额。据说某个大领导在西南考察时,对于这种现象比较生气,如此的格局如何能够真正提升信息化水平呢。
4、这场战斗BAT不会缺席的。
基本道理和国字头集成商类似,作为他们生态布局的一环,绝不会落下这场盛宴,也确实拿下不少的份额,最成功的要属阿里、华为。
5、传统的水利信息化企业夹缝中找机会。
相比较传统的专职信息化的水利企业来讲,生存状态并不太好,在夹缝中求发展。如果你是一家企业,在开标的时候你发现原来你是和中国水科院、河海大学、XXX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国电南瑞等竞标,你什么想法?评标专家怎么看?感觉是不是很孤单?
以目前水利信息化体量算很好的北京慧图为例:2023年上班年业绩大约1.9亿,但如果你查查其他几家都没法看,大部分2023年上半年连2000万业绩都达不到。
6、新加入的地理信息企业大军想分一杯羹。
目前基本上都是在做赔钱的买卖,大家可能会听到很多免费做、送系统之类的,很多都是新加入大军面临的窘迫,想伸脚进入难度很大,具体大家业绩无法统计,但绝对是最艰难的。
纵观整个市场格局下来,小胡子做了个细分市场竞争格局图,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保证准确恰当。
既然如此的艰难,到底水利数字孪生算不算商业蓝海?还有没有进入的必要呢?
既来之则安之,相信进取心满满的我们肯定能找到破局战略、方法。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泛资源信息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易知微以自主研发的EasyV数字孪生可视化搭建平台为核心,结合WebGL、3D游戏引擎、GIS、BIM、CIM等技术,协同各个行业的生态伙伴,围绕着数字孪生技术、数字驾驶舱和行业应用,共同建设数字增强世界,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管理,加速数字化转型。
易知微已经为3000+ 客户提供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和应用,覆盖智慧楼宇、智慧园区、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字乡村、智慧文旅、工业互联网等众多行业领域,包括国家电网、移动云、中交建、中铁建、融创、云上贵州、厦门象屿、天津火箭、上海电视台、金华防汛大脑、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李宁、浙江大学等典型案例!
文章
11.88W+人气
19粉丝
1关注
©Copyrights 2016-2022 杭州易知微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7017号-3 浙公网安备33011002011932号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 合字B2-2022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