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出现,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城市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20年12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到2035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在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澎湃科技、上海大调研推出“数都上海: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建设深度调研”系列报道,聚焦数字基建、数字制造、数字农业、数字医疗、数字金融、数字出行、数字教育等10大领域,全方位展现上海在城市生产、生活不同场景中的数字化转型。
继《数都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建设进展如何①》之后,上海大调研推出系列报道第二篇,关注如何从数据要素、5G网络、生态培育角度,助推“数字底座”建设驶入快车道,搭好上海迈向数字之都的“新基建”。
作为数字城市运行的基石,数字化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数据的参与,近年来上海也在持续探索构建数据流通和教育制度,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上海数据交易所自2021年底揭牌以来,在数据的流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张江的上海数据交易所大厅内,处处都是数据的流动——蓝色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各类数据产品信息,企业在柜台前交易着数据产品……目前,交易所累计挂牌数据产品已经超1300个。
“数据交易市场已经成为一个独立赛道,而且它现在还是一片蓝海。”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推进处(大数据发展处)副处长山栋明此前在接受澎湃科技采访时表示。
“数据交易市场已经成为一个独立赛道,而且它现在还是一片蓝海。”
现在,全国已经建有数十家交易机构,但场内交易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背后既有尚待完善的制度因素,也因为数据交易本身的复杂性。“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被普遍认为是实现场内数据交易的五大难点。
在实际交易的过程,数据本身的质量问题便是一个难题。比如数据的格式不统一,数据的来源不可信等。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中,这些问题会影响数据的价值和效用,也会增加数据的处理成本和风险。
以智慧医疗为例,如果医疗机构想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率,它需要从各种渠道收集患者的健康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例如体检报告、病历记录、医保信息等。但在这一过程中,体检报告有错误或遗漏、病历记录中有模糊或不一致、医保信息中有重复或冲突等,都会导致数据分析的结果不准确或不可靠,也会增加数据清洗和校验的工作量和成本。
此外,当下数据流通仍存在障碍,现阶段数据所有权不明确,数据保护规则不完善,数据交易市场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据的流通性和可用性。
星环科技技术副总裁刘汪根早前在接受澎湃科技采访曾表示,“数据必须被深加工才能交易,譬如银行需要的数据产品可能光有一家机构的数据还不够,还要结合其他类别的公共数据,在加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所有环节合规合法,只要任何一环无法合规,前期所有的投入都要打水漂。”
当下数据交易市场尚处于培育时期,缺乏数据处理技术和经验的数据持有方不愿意投入,银行也不愿意为这种不确定性买单,技术提供商若独立投入则必须承担巨大风险。
数据流通和交易制度是数字底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底座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华鑫证券的报告显示,根据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测算,2022年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已经突破9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近1750亿元,当前规范的场内交易占比仅为2%—3%。可见,尽管数据要素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但真正规范化的交易仍处于起步阶段。
普华永道中国合伙人詹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阶段多数企业依然处于数据资源化阶段,即信息化建设和优化阶段,对于数据交易的认知度较低,这方面尚需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建设“数都”,就需要使数字化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而5G的超高速率、超低延时、海量连接等特征,使网络能够覆盖所有领域和场景,为上海的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智慧医疗、远程教育等场景提供实时且稳定的通信支持,助力城市底座建设驶入快车道。
5G产业是上海的特色产业。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上海已建成超6.8万室外基站,并计划到2023年底累计建设超7.2万个室外5G基站,同时累计打造1000项5G应用。
产业方面,芯片、模组、通用网关等产品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5G模组供给稳步提升、成本持续下降,价格相比于5G商用初期下降80%左右,为5G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应用方面,5G网络已深入千行百业,根据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布的行动计划,上海将继续围绕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四大领域拓展5G应用。
例如,利用5G网络实现车路协同、智能信号灯、智能停车等应用,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缓解交通拥堵和污染。基于5G+交通,上海嘉定区已成为国内首个5G车联网示范区,实现5G车联网全覆盖,拥有1300多公里的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服务于智能网联乘用车、商用车、客车等多种车型的测试与应用。
中国移动5G基站作业
此外,随着数字城市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和专业化,对基础网络性能的要求还将进一步提升。“比如远程手术,它对实时视频传输带宽和延迟时间都提出了极高要求,需要5G甚至更先进的网络才能满足。如果网络延迟超过几十毫秒,远端医生无法观察到实时手术过程,无法准确控制手术器械,远程手术就无法实施。”李根国在采访中解释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数字城市的过程中,公网和专网需要“双轮驱动”。陈斐斐指出,相较于运营商搭建的公共网络,各行各业在数字化过程中,更需要面向业务定制化的专用网络。
例如无人驾驶,公共网络的可靠性难以满足无人驾驶对实时性和确定性的要求。“自动驾驶车辆在行驶中突然遇到公网延迟甚至是中断,都可能引发严重事故。”她表示,这就需要通过构建专用的自动驾驶网络,提供高可靠、低时延的连接服务。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国际数字之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易知微以自主研发的EasyV数字孪生可视化搭建平台为核心,结合WebGL、3D游戏引擎、GIS、BIM、CIM等技术,协同各个行业的生态伙伴,围绕着数字孪生技术、数字驾驶舱和行业应用,共同建设数字增强世界,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管理,加速数字化转型。
易知微已经为3000+ 客户提供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和应用,覆盖智慧楼宇、智慧园区、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字乡村、智慧文旅、工业互联网等众多行业领域,包括国家电网、移动云、中交建、中铁建、融创、云上贵州、厦门象屿、天津火箭、上海电视台、金华防汛大脑、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李宁、浙江大学等典型案例!
文章
11.87W+人气
19粉丝
1关注
©Copyrights 2016-2022 杭州易知微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7017号-3 浙公网安备33011002011932号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 合字B2-2022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