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也是“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等。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等。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我们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王芬旗导读
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掌握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建设数字孪生系统……代表委员纷纷带来各自领域实现创新突破的消息。
数字孪生是什么?数字孪生与新质生产力!
指将现实世界的实体物体、系统或过程以数字化的方式复制和模拟,形成一个与其实际对应的虚拟模型。
它主要依靠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型建立和仿真等技术,可以实时、动态地反映和预测物体、系统或过程的行为和状态,以实现监控、优化、决策等目的。数字孪生的内核是利用模型和数据模拟还原出物理世界事物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特征,并进行双向评估。
数字孪生为AIGC核心能力,数字孪生厂商与通用大模型厂商合作将大幅提高工业端生产效率。AIGC下一个突破会从纯虚拟转到虚实结合,从技术角度看,数字孪生所需的数据采集、建模、渲染、仿真、分析预测等均有较为成熟的应用;从生产关系角度看,数字孪生注重对现实世界的赋能,目的为降本增效。
相关阅读:
新质生产力密集部署!数字孪生作为新兴技术应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王芬旗导读
01.
开展数字孪生长江建设
长江大保护也是此次会议中媒体关注的重点话题。“建议以数字孪生长江为载体,推进跨行业、跨区域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打造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民盟湖北省委会副主委、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黄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数据作为信息化的基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长江流域数据感知手段单一,数据覆盖率不全、时效性不够等问题突出,跨部门、多方参与的数据共享与协同治理机制亟待完善。
对此,黄艳建议,支持水利等行业大力推进卫星等以新型感知为主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提高数据覆盖率和时效性;以长江经济带为试点,整合算力资源,构建国家算网,提升长江流域数据共享流通运载能力。同时,借鉴欧盟构建“数字孪生地球”的做法,以“数字孪生长江”为数字赋能经济发展的先行先试,推进跨行业、跨区域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为流域各省(直辖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行业基础信息和相关专业能力支撑。
“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依托数字孪生长江构建多种数字孪生场景,实现知识、技术和数据等无形资产的应用和价值创造,更好地服务长江流域数字经济发展需求。”黄艳说。
旗导读
02.
积极开展地下工程装备数字样机及数字孪生技术与系统研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刘飞香说,制造业企业要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产业链供应链所困,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提升产品产业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
近年来,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地下工程装备数字样机及数字孪生技术与系统研发。由刘飞香代表带领团队开发的盾构机数字孪生系统,能远程在线实时帮助技术人员针对现役机型作出操作决策。“这相当于给现场施工的盾构机打造了一个虚拟世界里的‘双胞胎’,从而实现风险关口前移。”刘飞香代表说。
刘飞香代表建议,制造业企业要以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为契机,赋能产业发展,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03.
构建高精度、微米级的数字孪生
南方财经:你眼中的新质生产力是什么?目前,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前景如何,可以为千行百业带来哪些新的可能性?
全国人大代表、五邑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崔岩:我们团队长期致力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教学及产业化工作,尤其专注于人工智能视觉领域,通过数据模型进行深度估计,构建高精度、微米级的数字孪生。这是当前最热门的领域之一,也是新质生产力最好的代表之一。
目前,我们的多项成果已经落地工业领域,助推“工业4.0”时代下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比如,传统机械臂更多是点对点动作;而在装上视觉设备后,机械臂就具备了“眼睛”和“大脑”,能够更加智能地执行抛光打磨、抓取等任务。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前沿技术在赋能文化产业方面潜力巨大。
比如,借助数字孪生,我们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游客可以通过手机身临其境地参观名人故居、博物馆等。2021年,我们就参与了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帮助300多个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了数字孪生。
崔岩介绍说,从2019年起,他和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融入传统现场勘验业务,累计为广东省构建超过5000个火场数据的数字孪生模型,建立起一套高效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模式。
今年全国两会,也在继续关注相关领域,提出了《关于以科技赋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高质量开展的建议》,在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有关建筑物做好数字孪生、隐患排查、修复修缮、数字展览等工作,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现象活起来,让新质生产力同古老文明相碰撞出更多火花。
04.
元宇宙数字孪生工厂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高级专家、伊利集团全球创新中心科学研究总监王彩云告诉南都记者,她今年关注的重点方向正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会议案主要是“如何通过加强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做优奶业精深加工项目、提高益生菌菌株的研究与应用水平,更好满足国民营养健康需求”。
伊利打造智能工厂,全程无人化、过程透明化、生产高效化、信息可溯化……通过数智化赋能,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效益。推动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以来,伊利端到端的产品创新周期缩短20%,间接采购效率提升40%,采购成本下降10%,整体采购成本市场一直保持着5%到7%的优势。
新兴数字技术还有助于链接行业与消费者。伊利已经上线了元宇宙数字孪生工厂,1:1复刻了伊利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消费者可以观看一杯牛奶从生产、灌装到运输的全过程。通过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伊利关注消费者需求,推出符合口味和需求的产品,还打造了生动真实的数字人家族、兼具艺术感和观赏性的AI包装等。
05.
企业借助数字孪生实现大数据分析,鼓励大模型与数字化业务系统深度结合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周鸿祎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指出,“现在很多传统行业真正的科技创新还是靠产业数字化,比如把企业实现数字孪生,实现大数据分析,这些都是手段。数字化的本质最终还是要智能化,智能化才能实现业务的自动化、先进性。大模型就是解决智能化的一部分,所以用大模型来驱动,恰恰就是在打造新质生产力。”
据透露,周鸿祎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中就建议将大模型与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相结合,寻求多场景应用、垂直化和产业化的落地,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包括:聚焦“小切口,大纵深”,推动大模型垂直化、产业化落地;鼓励企业在定制 AI 前,做好知识管理,将企业大数据平台升级为企业知识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将大模型与数字化业务系统深度结合,同业务流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模型价值。
06.
重点公关白酒行业数字孪生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两会期间带来了《关于“培育壮大白酒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酒业新型工业化”》《关于“践行‘大食物观’,优化‘大健康产业’”》等多份建议。
张联东表示,新质生产力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经之路,新型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中国白酒既是传统产业更是现代产业,既有文化含量更有科技含量。培育壮大白酒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酒业新型工业化,既是当务之急,又恰逢其时。
在激发驱动白酒行业创新活力方面,张联东建议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框架内,针对白酒的数字孪生、智能AI质检、微生物监测等行业痛点,进行重点攻关、创新突破,加速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步伐,加速科研成果落地。
06.
数字孪生系统加速国产化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大连重工副总设计师孙元华在进行主题调研时发现,目前冶金、港口、能源等重要工业领域控制系统,依然是进口品牌为主导。
孙元华认为,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国家战略引导下,企业在数字化技术框架构建过程中,使用到的数字孪生、全生命周期管理、大数据故障预诊断、专家机理模型及工艺模型、云技术的部署,或多或少都涉及了网络化应用,这带来了很多产业安全方面的隐患。
孙元华说,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由之路就是加快推进控制系统国产化的产业化应用,以保障产业生产的绝对安全。为此,孙元华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关于冶金、港口、能源等行业控制系统国产化落地应用的战略规划和路线图,并设立相关科研专项基金,明确和监督基金投向,积极推进国产化自主创新及产业化应用进程。
07.
卫星直连手机,数字孪生时代占先机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会主委、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提出《推动卫星直连手机产业聚集和发展》《建立全国低空经济全域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提案。
“谁在卫星直连手机这一赛道领跑,就意味着在未来‘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6G时代,占据非地面通信的标准制定、规则塑造的制高点。”王桂林认为,卫星直连手机产业孕育着庞大市场价值,而卫星直连手机技术将助推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08.
面向造船业,搭载自研数字孪生系统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每家中国企业需要面对、并回答好的一个课题,国有企业更应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抢占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先行先试,在创新路上跑出加速度。”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数字产业化领域,华工科技已经形成了100G至800G以及1.6T全系列的光模块产品,正在预研3.2T产品;在产业数字化领域,公司重点面向造船业发展周期,实施搭载自研数字孪生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视觉分拣系统的智能产线、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09.
基于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搭建重型装备运维服务平台
“建好建强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是推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中之重,是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现实需要,是推进东北振兴的有力举措。”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安提出建议,建好建强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
曹志安的其中一条建议是国家相关部委出台政策,引导东北重型装备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优化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打造一批“领航型”“链主型”“头雁型”“平台型”未来工厂,支持重型装备企业与下游用户合作,搭建重型装备运维服务平台,基于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用户企业提供实时监测、故障精准诊断与预测、远程智能维护等设备健康服务。
据悉,由哈尔滨电气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组织申报的“发电行业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平台”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创新平台名单。
“发电行业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平台”将围绕集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聚焦发电装备领域的设计与仿真、生产过程建模与控制、质量管理、协同工艺规划、故障诊断与远程运维、能效优化等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需求,建设成为发电行业数字孪生领域的世界一流创新平台。
10.
动力电池回收,建立电池数字孪生体进行透明化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则具体提到了电池护照的应用。他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而作为新能源汽车重要动力源的动力电池,其安全性及绿色低碳生产回收备受业界关注。而电池护照是物理电池的数字孪生体,可实现对动力电池全供应链的透明化数字管理。消费者和监管机构可通过电池护照,简单直接地查阅电池产品的相关信息。
因此他建议,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发挥中国产业链完善、应用数据丰富的优势,针对碳足迹、ESG、回收溯源、梯次利用等实际管理需求,研究设计我国电池护照,并将其作为我国电池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管理工具。
11.
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数字孪生工业母机
两会期间,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甘肃代表团驻地现场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兰石集团能源装备研究院副院长范飞,并主要谈及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问题。
范飞主要从事煤化工、炼油化工、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及装备研发、成果转化工作。过去的一年,范飞忙着走访兰石集团、窑街煤电集团、金昌兰石气化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一线,了解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与企业负责人、基层一线科技人员深入交流,倾听意见建议。
作为来自传统产业的人大代表,范飞表示他所接触到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方面是数字化转型,即通过数字化,赋予原来的传统装备制造业更多的价值,而这需要企业在智能化、数字化上有所提升,“比方说传统的供热设备,我们有一种远程的数字化的监控,在一些工业母机上面,我们有一些数字孪生。同时,这些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能提供数据资源,这就把装备从原有的产值上进行了质的提升。”
12.
结合数字孪生,打造全球首个国际眼科学院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建议依托国内高水平眼科中心,创建世界一流的“国际眼科医学中心”。
构建国际眼科医学研究和研发转化平台,以发展新质生产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和引领国际前沿科技领域。依托眼科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眼病早期防治和近视眼发生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探索新机制新靶点;结合人工智能、数字孪生、遥感技术、干细胞、生物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开展眼病机制基础研究和数智化群体防控研究。开展高水平“以我为主”的科研合作,夯实交叉研究实体平台和科技基础能力建设。
(图片源自网络)
本文为二次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
10.56W+人气
19粉丝
1关注
©Copyrights 2016-2022 杭州易知微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7017号-3 浙公网安备33011002011932号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 合字B2-2022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