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发文

yolov5特征图可视化

微微菌

| 2024-03-11 14:55 353 0 0

一、效果图

先上一下效果图,因为深层的特征有高达1024个,这里我只打印了8*8的特征图,用plt.subplot将64张特征图展示在一张图片上。原图为我在百度上随便搜的猫咪:

这是yolov5x.pt进行detect过程中,经过可视化后的第一个C3模块的前64张特征图:


这里也可以设置为灰度图,后续代码中会给出。

可以看到不同特征图所提取到的特征几乎都不相同,有的侧重边缘,有的则是侧重整体,当然这只是第一个C3的特征图,相对于更深层的特征来说,浅层的特征大多是完整的,而更深层的特征则会更小,而且是提取到的细小特征,当然,这些特征图也都是相互联系的,网络结构是个整体。

借助yolov5作者在issue里说到的:

BTW, a single feature map may be in my opinion a shallow set of information, as you are looking at a 2d spatial slice but are not aptly observing relationships across the feature space (as the convolutions do).

I guess an analogy is that you would be viewing the R, G, B layers of a color image by themselves, when it helps to view them together to get the complete picture.

单个特征图可能是一组浅层信息,因为你正在查看 2d 空间切片,但并未恰当地观察特征空间中的关系(如卷积所做的那样)。

这里是我自己的理解,通过特征图的可视化,也进一步的理解了卷积到底干了些什么事情,如果有想进一步交流的小伙伴,私信一起讨论,一起学习呀。

二、使用步骤
1.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在utils中的general.py或者plots.py添加如下函数: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torchvision import transforms


def feature_visualization(features, model_type, model_id, feature_num=64):
"""
features: The feature map which you need to visualization
model_type: The type of feature map
model_id: The id of feature map
feature_num: The amount of visualization you need
"""
save_dir = "features/"
if not os.path.exists(save_dir):
os.makedirs(save_dir)

# print(features.shape)
# block by channel dimension
blocks = torch.chunk(features, features.shape[1], dim=1)

# # size of feature
# size = features.shape[2], features.shape[3]

plt.figure()
for i in range(feature_num):
torch.squeeze(blocks[i])
feature = transforms.ToPILImage()(blocks[i].squeeze())
# print(feature)
ax = plt.subplot(int(math.sqrt(feature_num)), int(math.sqrt(feature_num)), i+1)
ax.set_xticks([])
ax.set_yticks([])

plt.imshow(feature)
# gray feature
# plt.imshow(feature, cmap='gray')

# plt.show()
plt.savefig(save_dir + '{}_{}_feature_map_{}.png'
.format(model_type.split('.')[2], model_id, feature_num), dpi=300)

添加如下代码:

            feature_vis = True
if m.type == 'models.common.C3' and feature_vis:
print(m.type, m.i)
feature_visualization(x, m.type, m.i)

添加在yolo.py后,无论是在detect.py还是在train.py中都会进行可视化特征图。

然而训练的过程中并不一定需要一直可视化特征图,feature_vis参数是用来控制是否保存可视化特征图的,保存的特征图会存在features文件夹中。如果想看其它层的特征只需要修改m.type或是用m.i来进行判断是否可视化特征图。m.type对应的是yaml文件中的module,即yolov5的基础模块,例如c3,conv,spp等等,而m.i则更好理解,即是模块的id,通常就是顺序,如果你尝试修改过配置文件,那么你肯定知道是什么。

如果不明白,多使用print函数,用list.len()和tensor.size去查看列表长度和张量维度,打印出来你就知道了。

这里有一个点我很迷惑,不知道有没有大佬可以告诉我原因,就是我并没有找到yolo.py和detect.py之间的关联,detect.py中使用的是:

model = attempt_load(weights, map_location=device)
而并没有使用yolo.py中的Model函数,但是运行detect.py同样可以可视化特征图,不是很懂pytorch代码中的这个机制,希望有大佬可以指教一下,代码还是有些菜。

2.注意事项
注意1:在yolo.py的开头import feature_visualization:

from utils.general import feature_visualization
注意2:yolov5无论是在detect还是在train的过程中,都会先对模型进行Summary,即验证你的模型的层数,参数以及是否有梯度,这个过程也会保存特征图,但是不要担心,因为你保存的特征图名字是相同的,会被覆盖,如果你打印的出来log就会看到整个模型跑了两次:

Model Summary: 476 layers, 87730285 parameters, 0 gradients

注意3:建议训练完成的网络使用detect.py来进行验证特征图。

当然在yolo.py里面也可以将'__main__'中的 :

model = Model(opt.cfg).to(device)
替换为:

model = attempt_load(opt.weights, map_location=device)
同样可以跑通(把detect.py中的opt.weights复制过来)。在yolo.py中打开Profile,将随机生成的图片换成自己的图片,就可以正常的进行验证。

总结
周末摸鱼时间写了这个(也不算摸鱼,下周该写论文初稿了orz),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有疑问或者错误,在评论区或者私信联系我,之后我会把这个提交一个pr到yolov5的官方仓库里(之前提交了一个visdrone.yaml的配置文件,幸被采用了,参考的就是这个作者的代码,感谢!),就到这里,最后上一个spp结构的特征图输出,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

以上。
————————————————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40231159/article/details/118270178

收藏 0
分享
分享方式
微信

评论

游客

全部 0条评论

10603

文章

11.95W+

人气

19

粉丝

1

关注

官方媒体

轻松设计高效搭建,减少3倍设计改稿与开发运维工作量

开始免费试用 预约演示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联系客服

©Copyrights 2016-2022 杭州易知微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7017号-3 浙公网安备33011002011932号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 合字B2-20220090

400-8505-905 复制
免费试用
微信社区
易知微-数据可视化
微信扫一扫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