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发文

基于数据可视化的智能城市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与实践

宇宙和音

| 2024-12-30 17:04 33 0 0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数据可视化的智能城市智能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实践经验。通过分析智能城市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阐述了数据可视化在整合公共服务数据、提升决策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增强公众参与度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详细介绍了平台的架构设计、功能模块、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以及在教育、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实践案例,展示了该平台为智能城市公共服务带来的高效、精准和协同发展优势,为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对未来平台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智能城市建设中,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在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和多样化的需求时,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信息不透明、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响应不及时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构建基于数据可视化的智能城市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成为了关键举措。通过该平台,能够将海量、复杂的公共服务数据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可视化形式,为政府部门、服务机构和公众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升级,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智能城市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分散与孤岛现象
智能城市公共服务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市管理、交通等,每个部门都拥有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数据格式、标准和存储方式各不相同,导致数据分散且难以共享,形成了众多的 “数据孤岛”。例如,教育部门掌握着学生的学籍信息、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情况等数据,而医疗部门则拥有居民的健康档案、医疗服务记录等信息,这些数据在各自的部门内部流通,无法实现有效的整合与协同利用,使得政府在进行公共服务规划和决策时,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影响了公共服务的整体效能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决策缺乏精准数据支持
传统的公共服务决策主要依赖于经验和部分统计数据,缺乏对大量实时数据的深入分析和精准把握。由于无法直观地了解公共服务需求的时空分布、居民的满意度反馈以及资源的利用效率等关键信息,决策者难以制定出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和措施。例如,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规划中,若不能准确掌握不同区域居民的人口密度、年龄结构、出行习惯以及对各类公共设施的实际需求,可能会导致公共设施的布局不合理,出现部分地区设施过剩而部分地区短缺的情况,无法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公共服务的不均衡发展。


(三)公众参与度低且信息不对称
公共服务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居民,但目前公众在公共服务的规划、提供和监督过程中的参与度较低。一方面,公众获取公共服务信息的渠道有限,且信息呈现形式较为专业和复杂,难以理解,导致公众对公共服务的了解不足,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机制,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使得公共服务的供给与公众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难以实现公共服务的精准化和个性化。例如,在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的决策过程中,由于居民缺乏参与渠道和对项目信息的充分了解,可能会对一些不符合实际需求的项目被动接受,而对真正急需的公共服务项目却无法及时提出建议,影响了社区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三、数据可视化在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中的作用


(一)整合与呈现公共服务数据
数据可视化技术能够对来自不同部门和系统的公共服务数据进行汇聚、清洗和转换,将其统一为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并通过直观的可视化界面进行展示。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如学校、医院、图书馆、公园等)、人口密度、交通网络等信息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和呈现,同时以图表形式展示各类公共服务的需求数据(如入学人数、就诊人次、借阅量等)、资源配置情况(如教师数量、病床数、图书册数等)以及服务质量指标(如教育满意度、医疗治愈率、公共设施维护率等)的变化趋势。这样,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全面、直观地了解城市公共服务的整体状况和各项数据的详细情况,为后续的规划、决策和管理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持,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公共服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协同。


(二)提升公共服务决策效率
通过对公共服务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决策者可以快速洞察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更高效地做出决策。例如,在教育资源配置决策中,利用可视化的学生分布数据、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数据以及周边人口增长趋势数据,分析不同区域的教育需求和资源供需平衡状况,决策者可以直观地比较不同规划方案下的教育资源分配效果,如新建学校的选址、学校规模的确定以及师资力量的调配等,快速筛选出最优方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确保教育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提升城市教育服务的整体水平。


(三)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借助数据可视化工具,对公共服务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可视化展示,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医疗服务为例,通过可视化的医疗需求预测曲线和医疗资源供给曲线,直观地反映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医疗资源供需平衡状况,根据疾病谱变化、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居民就医习惯等因素,合理调配医疗设备、医护人员、药品储备等资源,优化医疗机构的布局和科室设置,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缩短患者的就医等待时间,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确保医疗服务能够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实现智能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四)增强公众参与公共服务治理
数据可视化可以为公众提供一个了解城市公共服务情况的便捷窗口,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通过建立可视化的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平台,向公众展示公共服务的规划方案、建设进度、服务质量评价以及资源分配情况等信息,使公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公共服务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而积极参与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价。例如,在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过程中,利用可视化平台展示项目的规划设计、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施工进度等信息,居民可以通过平台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项目的决策和监督,确保项目能够符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利益。同时,公众还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如教育政策解读、医疗服务指南等,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服务治理的良好氛围,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社会公信力和可持续性。


四、智能公共服务平台的架构设计与功能模块


(一)平台架构设计
基于数据可视化的智能城市智能公共服务平台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存储与管理层、数据可视化层和应用服务层,如图 1 所示。


  1. 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个公共服务部门和相关数据源采集数据,包括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公共服务机构的信息系统、物联网设备、社交媒体以及公众反馈等多种渠道。通过数据接口、网络爬虫、传感器采集等技术手段,获取涵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市管理、交通等领域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数据、文本文件、图片、视频、传感器监测数据等,为平台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
  2. 数据传输层:采用高速、稳定的网络通信技术,如有线网络、无线网络(4G/5G)等,将采集到的数据安全、可靠地传输到数据存储与管理层。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运用数据加密、身份认证、数据校验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准确性,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篡改或丢失。
  3. 数据存储与管理层: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预处理。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如 Ceph、HDFS 等)和关系数据库(如 MySQL、Oracle 等)相结合的方式,存储海量的公共服务数据。同时,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重、转换、分类和索引等操作,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此外,利用大数据技术(如 Hive、Spark 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为数据可视化和应用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4. 数据可视化层:是平台直接面向用户的展示层,负责将经过处理后的公共服务数据以直观、生动、易懂的可视化形式呈现给用户。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技术(如 Echarts、D3.js、Tableau、PowerBI 等),创建各种可视化图表、图形、地图、仪表盘等组件,根据用户的角色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可视化界面,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交互操作,使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公共服务信息,洞察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5. 应用服务层:基于可视化的数据,为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公众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功能,包括公共服务资源管理、需求预测与规划、服务质量评价与监督、公众参与互动、应急管理与决策支持等多个模块。这些应用服务模块通过调用数据可视化层的接口和数据,实现具体的业务功能,为城市公共服务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二)平台功能模块


  1. 公共服务资源管理模块:对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资源进行全面管理,包括资源的登记、查询、统计、调配和更新等功能。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情况、资源的数量和状态信息,如学校的教室使用情况、医院的病床空余情况、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情况等,实现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2. 公共服务需求预测与规划模块: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公共服务数据和相关因素(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趋势等)进行分析和建模,预测未来公共服务的需求趋势和变化规律。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需求预测结果,为政府部门制定公共服务规划和资源配置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够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的变化。
  3. 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与监督模块:建立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对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量化评价。利用可视化图表展示不同公共服务机构和项目的质量评价结果,如满意度评分、服务效率指标、投诉处理情况等,方便政府部门和公众对公共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同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挖掘,找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服务质量提供方向和建议。
  4. 公众参与互动模块:搭建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提供公众参与公共服务决策和监督的渠道。公众可以通过平台反馈公共服务需求、意见和建议,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的投票和评价,查询公共服务信息和办理相关业务。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公众的诉求,回应公众的关切,提高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和公众满意度,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促进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
  5. 应急管理与决策支持模块:在面对公共服务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时,该模块能够迅速整合相关数据,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资源需求情况以及应急处置方案等信息,为政府部门和应急指挥机构提供决策支持。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模拟预测技术,评估不同应急措施的效果和潜在风险,帮助决策者快速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响应策略,协调各部门和机构之间的资源调配和行动协作,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应急管理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五、平台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


(一)数据采集


  1. 确定采集数据源:根据智能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需求,确定需要采集数据的数据源,包括但不限于政府各部门的业务数据库(如教育局的学籍管理系统、卫生局的医疗信息系统、民政局的社会保障系统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运营数据(如学校的教学管理数据、医院的诊疗数据、公交公司的运营数据等)、物联网设备(如环境监测传感器、智能电表、智能水表等)、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以及公众通过平台反馈的数据等。
  2. 选择采集方式:针对不同的数据源,采用合适的采集方式。对于结构化的数据库数据,通过数据接口(如 RESTful API、ODBC、JDBC 等)进行定时或实时的数据抽取;对于非结构化的数据,如文本文件、图片、视频等,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进行采集;对于物联网设备数据,利用 MQTT、CoAP 等物联网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采集;对于公众反馈数据,通过平台的表单提交、在线评论等功能进行收集和整理。
  3. 数据采集频率:根据数据的实时性需求和变化频率,确定不同数据源的数据采集频率。例如,对于交通流量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数据,采用秒级或分钟级的采集频率;对于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业务数据,根据业务特点和数据更新周期,采用小时级或日级的采集频率;对于一些相对稳定的基础数据,如城市人口数据、公共服务设施分布数据等,可以采用周级或月级的采集频率,以确保采集到的数据既能够满足平台的分析和应用需求,又不会对数据源系统造成过大的负担。


(二)数据处理


  1. 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噪声数据、重复数据、错误数据和不完整数据。例如,通过数据去重算法去除重复的记录,利用数据验证规则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不符合格式要求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和修复,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2. 数据转换:将不同格式和单位的数据进行统一转换,使其符合平台的数据标准和分析要求。例如,将不同地区的温度数据统一转换为摄氏度,将时间数据统一转换为标准的日期时间格式,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如数据归一化、标准化等,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比较。
  3. 数据集成: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集成和整合,建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数据映射、数据融合等技术手段,将教育数据、医疗数据、交通数据等按照居民的身份信息、地理位置等维度进行关联,形成完整的居民公共服务画像和城市公共服务数据集,为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提供基础。
  4. 数据分析与挖掘: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对集成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例如,通过聚类分析对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进行分类和分组,找出具有相似需求特征的居民群体;利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发现公共服务项目之间的潜在关联关系,如某类疾病的高发区域与周边环境因素、公共卫生设施分布之间的关联等;通过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公共服务需求的变化趋势,为公共服务的规划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预测依据。


六、智能公共服务平台的实践案例


(一)教育领域应用案例
在某智能城市的教育公共服务中,应用基于数据可视化的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平台的数据采集功能,整合了教育部门的学籍管理数据、学校的教学资源数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数据以及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调查数据等多源数据。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这些数据在平台上进行展示,如通过地图可视化展示学校的分布和周边学生的入学情况,用柱状图和折线图呈现各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配备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的变化趋势。


基于可视化的数据,教育部门能够直观地了解不同区域的教育资源供需状况和教育质量差异。例如,发现某新兴城区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学校数量相对不足,部分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且师资力量薄弱。根据这些可视化信息,教育部门制定了针对性的资源配置计划,包括新建学校、调配优秀教师、增加教育投入等措施,并通过平台的可视化效果评估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城区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补充,学校的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也大幅提高,实现了教育公共服务的精准化和均衡化发展。


(二)医疗领域应用案例
某城市的医疗卫生系统借助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平台采集了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门诊挂号数据、住院患者数据、医疗设备使用数据、医护人员排班数据以及疾病监测数据等,并进行了可视化处理。在可视化界面上,通过热力图展示不同区域的疾病发病率和就诊需求分布,用图表呈现各医院的床位使用率、手术量、平均住院日等关键指标的变化
情况,以及医疗资源的调配情况。

易知微基于多年在数字孪生及数据可视化领域丰富实践,沉淀了诸多经验成果,欢迎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数字孪生世界白皮书》下载地址:https://easyv.cloud/references/detail/51.html/?t=shequ

《数字孪生行业方案白皮书》下载地址:https://easyv.cloud/references/detail/120.html/?t=shequ

《港口数智化解决方案》下载地址:https://easyv.cloud/references/detail/121.html/?t=shequ

想申请易知微产品免费试用的客户,欢迎点击易知微官网申请试用:https://easyv.cloud/?t=shequ

收藏 0
分享
分享方式
微信

评论

游客

全部 0条评论

轻松设计高效搭建,减少3倍设计改稿与开发运维工作量

开始免费试用 预约演示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联系客服

©Copyrights 2016-2022 杭州易知微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7017号-3 浙公网安备33011002011932号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 合字B2-20220090

400-8505-905 复制
免费试用
微信社区
易知微-数据可视化
微信扫一扫入群